- 小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正处于各种习惯的形成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错过该阶段再矫正或补救,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以便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我班最近对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调查方式与调查结果
针对学生存在的行为习惯特点,我们设计了12项行为习惯。
序号习惯ABC
1遵守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25%25%50%
2自觉遵守课堂秩序25%25%50%
3课间活动安全有序25%50%25%
4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25%50%25%
5敢于和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做斗争25%75%
6知道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50%50%
7喜欢读书,读好书,适时向同学介绍、推荐好书。经常到学校图书室看书。自觉维护读书环境,做文明的读书人。100%
8学会反思,多做自我批评,做错事情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12.5%50%37.5%
9公共场合仪态端庄,谈吐轻声细语,做文明观众12.5%25%62.5%
10知道县城、学校文明创建活动内容,做文明的公民、好学生25%50%25%
11正确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学习知识100%
12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25%75%
又从学习习惯、文明言行习惯、生活习惯、健体习惯四大方面设计了25道行为习惯调查问卷试题,从被调查的8份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我班学生的行为习惯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一)学习习惯方面
早晨到校后能自觉早读学生为25%,75%的学生是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才读书的;上课前,能作好准备的学生为37.5%,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才作准备的学生为62.5%;课堂上,只有25%的学生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25%的学生有时会,50%的学生不会表达;75%的学生每天能按时交作业,25%的学生有时能按时交作业;62.5%的学生写字姿势正确,37.5%的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在家里或学校12.5%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12.5%的学生很少读,75%的学生不读。
(二)文明言行方面
在日常文明用语方面,12.5%的学生与他人交往时会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25%的学生有时用,62.5%的学生根本不会用;在家里,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事的学生为50%,37.5%学生有时帮做,12.5%的学生不帮做;课间,在走廊有时打闹37.5%,62.5%学生没有打闹;有时上网或到游戏机室玩的学生为50%,没有上网或到游戏机室玩的学生为50%;上课或集会时能遵守纪律的学生为62.5%,有时会违反纪律的学生为25%,不能遵守的学生为12.5%;能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为37.5%,不能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为25%,有时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为37.5%。
(三)生活习惯方面
如果不能来上学,会向老师请假的学生为37.5%,不向老师请假的学生为62.5%;挑食的学生为75%,不挑食的学生为25%;有浪费粮食行为的学生为15%,有时有浪费粮食行为的学生为75%,没有浪费粮食行为的学生为15%;每周的玲花钱在10元以下的学生为62.5%,在20-30元的学生为25%,30元以上的学生为12.5%;用完水电后,会自觉关水电的学生为62.5%,不会关的学生为12.5%,有时关的学生为25%;有过在桌椅上乱写乱画的学生为25%,没有的乱写乱画学生为75%;经常乱扔垃圾的学生为0,没有经常乱扔垃圾的学生为87.5%,有时垃圾的学生为12.5%;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的学生为12.5%,有时自己做的为62.5%,经常自己做的为12.5%;如果有心事,会告诉亲友的学生为25%,闷在心里的学生为75%;有参加危险活动的学生为25%,没有的参加的学生为37.5%,曾经有过参加的学生为37.5%。
(四)健体习惯方面
能天天坚持锻炼身体的学生为50%,不能坚持锻炼身体的学生为25%,有时能坚持锻炼身体的学生为25%;经常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为12.5%,有时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为75%,很少参加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为12.5%;有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学生为37.5%,没有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学生为62.5%。
三、原因分析
学生存在上述的不良行为习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是主要原因。
(一)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许多家长认为,我把子女送到你们学校,就是你们学校的事,就是你们老师的事,思想上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是残疾的,而且还小,不懂事没有什么好担心,长大了懂事了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好习惯。
(二)家长教育上的误区。
过多溺爱,过分放任。由于我班部分学生父母因生活需要在外打工,孩子就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祖辈们对孩子的过分宠爱,使得孩子就是有了坏习惯,也没有及时改正的机会。也有部分学生的家长因工作的奔劳,生活的艰辛,没有精力耐心教育孩子,放任其自由,要钱给钱,用钱哄其上学。
(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不良言传身教。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模仿能力特别强,而很多习惯都源于模仿,孩子多次简单重复就自然地形成了习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最初形成影响是很大的,一般孩子出现的不良习惯大多源于父母和身边的人的影响。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行为,打牌、玩游戏、睡懒觉、随地吐啖等不良习惯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2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现状。
2.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内因和外因。
3.总结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调查:内容涵盖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因素。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以下特征: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形式,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
1.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79.9%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欠缺认真倾听的习惯。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欠缺。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
有33.3%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2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
提出问题。从期末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4.认真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很少。年级越高,字迹越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学生用笔随意,同一本作业本用了三种笔(钢笔、铅笔、圆珠笔)。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3
一、调查情况概述
l、调查对象
本次被调查的对象主要为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部分学生
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以分类抽样方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小学生的习惯良好,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同时,调查数据及访谈还显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下述几方面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一)、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
从对农村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不遵守纪律,行为很随意。中年级的学生逐渐表现出撒谎的问题,有的孩子不爱护公物,无公德。有些中、高年级的学生出现打人、骂人、欺负比自己弱的学生的倾向。还有些共性问题,如:无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不够勇敢,怕吃苦等等。做人的基本态度你都没有,哪里还能进行好习惯的鉴别和养成?小学生在生活中的看似无关痛痒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做人的基本态度的缺失,而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了,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健康正常的发展。
(二)、生活方面依赖性强,行为随意,不合规范。
调查发现,小学生在生活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有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向父母要钱买零食、买玩具。放学后不回家,到处玩。作息无计划,生活无规律,迷恋电视、网络。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被动学习,能力较差。
从以上的调查表中得知:接收调查的很多小学生,学习被动:对于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总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动脑筋,不会抓紧时间,不会审题,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不愿意花时间钻研。
还有些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态度不端正。这部分学生有的不喜欢做作业,实在要做,要么心不在焉,心里总想着玩这玩那,作业马虎、潦草;要么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吃苦的精神。有些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话,做小动作……因而,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能力很低。
(四)、情商较低,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冷淡。
农村小学生中,虽然独生子女比较城市来说少得多,可是他们的父母亲仍然很珍视。很多时候就把他们作为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娇宠,使不少孩子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不愿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倾向。在对家长的访谈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们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嫌父母“老土";与邻里之间,见面不肯打招呼,关系冷淡;同学在一起相处,也经常会为一些小问题斤斤计较而闹不愉快,说话粗俗没礼貌,做事不懂得谦让。
(五)、心理脆弱,不会调整不良情绪
从调查表看出,很多小学生心理脆弱,不会正确排解不良情绪,要么盲目自负,要么胆小自卑。有的性格内向,不够活泼开朗;有的则蛮横霸道,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很多孩子特别经不起挫折,一旦遇上,容易破罐子破摔。
(六)、小学生在情感上,自我认识不清楚。
自我认识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一个人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便会促进他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调查数据显示有近40%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那么,这部分小学生就不可能有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认识,更谈不上有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态度了。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在情感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关怀品质下降
少年儿童的爱憎情感非常分明,经常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由于缺乏对学校、家庭、老师应有的情感,因此经常不假思索地说不喜欢父母或某某老师。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不愿值日逃避劳动;在父母面前是小皇帝骄横跋扈,在同学面前互不谦让,对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只知道冷漠地接受,丝毫不知感激与回报。有些小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偶像生日、兴趣、爱好调查得清清楚楚,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不愿意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如此严重的情感缺失,恐怕不是单纯讲劳动观、道德观就能解决的了。正因为关怀别人少了,得到别人的关怀久了,自然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孤独冷淡的心理经验。一切言行就以自我好恶而简单的实施了。
2、缺乏感恩精神。
现在的少年儿童,自从来到尘世间,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中,师长的指导下生活,他们对世界未有一丝贡献,却挑三拣四,视恩义为理所当然,而且,有时还对错不分,相互攀比。就连部分贫困家庭的子女,有时也会强行向家长提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钱花完了再向爸妈要呗”。课题组成员曾经试着和小学生聊过有关勤俭节约的话题,得到最多的回答是“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或“人家都这样你太小气会被人家看不起”。当看到有人真的节俭时会不屑一顾“哼,小气就是小气,装什么高风亮节。”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上很常见。课题组成员对学校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最想对帮助过你的叔叔、阿姨说什么?大部分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你给他们写过感谢信吗?多数学生回答“没有”。孩子们把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心里缺乏了感恩的洗礼,就失去了宝贵的自我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也就自然失去了自我认识的机会。因此,小学生的自我认识模糊不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七)、学校、家庭、社会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的数据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清楚的现象,说明小学生究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者的大人,心中如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谈何重视和培养?从调查中得知,对待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大人们经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无法接受,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学生身上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家庭也没有做到及时的沟通。在农村,很多的家长甚至是老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另外,调查还发现,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小学生反映,自己生活的地方,从来都没有开展过有关学生的教育、习惯等内容的活动,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社会这一层面,的确没有在农村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因而,社会、学校、家庭相互脱节,重视不够,自然导致很多农村孩子,很小时有了坏习惯,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最终发展到问题学生的境地,委实可悲。
从以上结果来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不仅让自己的发展停滞,还会影响周围的孩子以及整个班集体。这些现实情况充分说明,及时矫正不良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4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为课题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于20xx年11月,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文明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全校有学生137人,其中一年级30人,二年级34人,三年级38人,四年级35人。
二、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
(一)通过问卷法调查得知以下情况:
1、 品德行为状况:捡到东西 A主动交给老师(65%) B交给家长的
(7.3%)C自己留着的(27.7%)。
2、同学间发生矛盾:A能主动谦让的(67.3%) B要争个高低的(23.1%) C出手打人的(9.6%)。
3、做错事后:A主动承认的(70.1%) B经教育才肯承认的(24.7%) C不承认的(5.2%)。
4、遇到他人有困难:A主动帮助的(53.2%)B有时帮助的(16.2%) C干脆不帮助的(30.6%)。
可以看出,有65%的同学拾到东西能主动交给老师,这说明大不分同学比较诚实。但有29.9%的同学做错了事不承认或经教育方可承认;有46.8%的同学遇到有困难的'不能主动帮助;有32.7%的同学与他人发生冲突不能主动退让。高年级的同学被动性强。
(二)文明行为状况;
1、见到老师问候:A能主动问好的(65.0%) B被动问好的(18.7%) C不打招呼的(16.3%)。
2、使用礼貌用语:A常使用礼貌用语的(39.4%) B偶尔使用的(53.1%) C从不使用的(7.5%)。
可以看出,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的有65.0%;与他人交流常使用礼貌用语的有39.4%。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懂礼貌的,也有的同学不能坚持地做下去,常出现反复。
(三)卫生行为状况;
1、饭前洗手:A洗手(33.6%) B有时洗 (44.1%)C不洗
(22.3%)。
2、发现纸屑:A拾起来(40.2%) B有时拾起(32.3%) C装做没看见(27.5%)
3、刷 牙:A每天都刷的(47.5%) B有时刷的(37.4%) C不刷的(15.1%)
可以看出,饭前洗手的有33.6%;发现地面有脏物能赶快拾起的有40.2%;每天能坚持刷牙的有47.5%。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还有待于我们去努力。
三、问题的成因:
学校地处偏远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留守儿童多,因而有的学生性格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尤其在行为习惯方面。主要有:时间观念淡漠,随意性大;纪律观念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不爱学习;缺少礼貌,卫生习惯差。以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学生有违规现象,学校教学秩序受影响。
有的家长则是过分溺爱,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使孩子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了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习惯显呈现在他人面前。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更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应对策略
1、学校要把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议事日程。从小事抓起,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开展好“五好”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写字、劳动的好习惯。
3、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4、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对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明确行为规则,对学生进行实施规范的约束。
5、树立师生形象,感染和影响学生。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5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意思是说,习惯是一切活动的根基。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你受益终生,一个坏习惯,也可能贻害一生。对于中学生而言,习惯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而行为习惯如何,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德育水平。为了准确评估我校的实际德育成效,我特地进行了学生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设计问题35个。其中1——8题是关于仪容仪表和个人形象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2%的学生对于学校常规仪容仪表检查持反对意见,但80%的学生表示,他们是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近70%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重视自己的仪容仪表,而“非常重视”和“不重视”两个极端表现的学生人数分别占19%和12%。83.4%的学生认为外貌对于人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认为“影响非常大”和“没有影响”的学生分别占11%和5.6%。这说明,学生对于仪容仪表的认识还是相对冷静和理性的。64.3%的学生认为过于社会化的着装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不合适的,态度中立的学生占21.4%,支持者只有14.3%。对于在体育活动中赤膊的男同学,则有过半数学生认为不妥。这两组数据说明,多数中学生对这一问题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而关于穿着打扮、发型和首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学校对于仪容仪表检查的要求过于严格。
本次调查的9——19题是关于校服着装的。校服是由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普遍穿着。众所周知,校服最早出现在日本。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困难家庭的学生不会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于是,有的学校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校服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我国的校服主要是制服式;三四十年代,中式旗袍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建国以后,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校服基本绝迹,我们上学时,一有重大活动,基本上都是“白衬衣、蓝裤子、白色运动鞋”;到八十年代,校服重回校园。但出于经济原因和实用原则,绝大多数学校的校服采用了运动服样式,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认为,校服“是一项对中小学生具有多种教育功能的工作。”关于具体功能,文件表述为“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贯彻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可见,我国校服实施的一个前提是为了发挥其德育效果。此外,学生是否愿意着校服往往体现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因而,本次调查,我将校服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列入其中。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学生不愿意穿着校服,而对现有校服感到不满意的学生居然超过70%,愿意在生活中穿着校服的学生只有3.2%。在校服数量上,学生选择最多项的是“三套以上”,这应该与学生追求个性独立的性格特征有关。同时,在校服设计上,最多学生的选择是“舒适、宽大、透气”,最少的选择是“经济实惠”,可见,学生似乎斌更不担心费用的压力,相信,如果家长们来做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吧。在款式的选择上,有45%的学生选择了日式,38%的学生选择了西式,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运动服。对于校服的问题,39%的学生选择了“缺乏性别区分,男女都一样”,15.1%的学生选择了“质量太差,穿着不合身、不透气”,13.5%的学生选择了“款式陈旧,无法体现中学生的特点”,26.2%的学生选择的是“讨厌一套校服,需要理由吗”。不要以为最后一个选项是恶搞,很显然,这一部分学生是缺乏对学校的归属感。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校服的意见,主要还是款式。校服的款式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与校徽、校旗一样,校服也是学校的标志之一,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服的款式显然应该是有一定固定性的,不可能快速的换来换去。但在细节上作出一些调整,使其稍微贴近学生的审美要求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关于校服的质量,我们也要面对成本控制这个尴尬的问题。虽然学生们似乎并不是很在意校服的价格,但奢侈化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家长的意见,这首先就与德育本身的要求不符。同时,学生的一套校服往往要面对三年的不断成长,面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面对各种活动的不同场合以及体育课等课堂的具体要求,所以,几乎可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穿着舒适的。从这点上看,“松垮、不合身、不舒适”几乎就是我国校服的本质属性。所以,我们应该理解这样一套宽大而不透气、往往“冬天冷、夏天凉”的衣服穿在身上的感受。
除去以上两个原因,学生着校服意愿的低下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同时,相反地,在校服的设计上,能不能从款式、质量上的细微处替学生着想,是不是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和归属感呢?
英国校服款式经典、简洁大方,中学生必须穿着正统西式校服,男生为正统西装、正规皮鞋、需要佩戴领带;女生也是统一西式正统服装、正规女式皮鞋、必须佩戴领花。在配以花样繁复的校徽和帽徽,这些细节很好地诠释了言行自制、缄默含蓄的精神。而这种经典的服装风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英国学生的风度、气质和审美。同时,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种温和的气候使男裤、女裙的着装成为可能。
日本的校服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校的标志,而且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许多女学生毕业后仍然喜欢三五成群地穿着校服外出,可见她们对校服的喜爱程度。日本校服成功之处在于款式设计:男生校服阳刚帅气,女生校服娴雅可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日本中学生树立了健康的性别意识。同时,日本校服设计有着强烈的与时俱进意识,能够随着流行的.变化,不断汲取时尚元素对校服改进,这种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水平,也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现代意识。与英国相似,日本冬季气温平均在 5摄氏度左右,这种相对较为温暖的气候保证了日本女学生可四季皆着裙装而不觉得寒冷或不适。
韩国人崇尚“勤勉、朴素、博爱”,脚踏实地、不浮躁、不逾矩、忠于职守。因此韩国人也非常注重制服类服装。尽管韩国气候四季分明,但中学校服并未因寒冷而舍弃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韩国女生冬季校服下身依然着及膝裙,以保暖的毛质紧身长袜代替长裤,这样既注重了校服的保暖性,又保证了款式的美观和男女校服的差别。各校的校徽一般以机绣的方式绣于校服上衣左胸位置。有些学校的校服还有统一的配饰,如帽子、长袜等。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长滩学区在实施校服政策后的第二年发现了巨大的变化,其校园犯罪率、打架事件有明显的下降。美国教育部当年的报告认为,校服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学校安全状况和学习环境。随后,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建议美国公立中小学统一校服,以保证学校的安全。这次演讲在全美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小学生是否应该统一着装的激烈辩论。支持者认为校服可以使学校更安全,并改善学校出勤率和提高学生的成绩。反对者认为统一校服的做法与美国教育鼓励个性化发展和注重创造性培养的理念背道而驰。强制校服侵害了孩子的宪法权益,因为孩子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外形离,而且校服限制了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会降低学生自尊感。针对这些疑问,研究者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的研究,但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甚至是相反。争论还在继续。
从上述各国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我国校服实施的一个前提是为了发挥其德育功能,但是事实上,校服能否发挥作用,发挥了多大的作用,需要具体研究。如果具体执行存在问题,那么作用恐怕就会很小,甚至可能相反。要强化对校服满意度的跟踪,注意实际效果与实施初衷是否有偏差,出现问题应该及时纠正。
其次,校服作为一种制服,除了要满足学生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外,还有着一定的符号意义。这种符号意义对穿着者心理上会产生作用,如校服的统一性可以对强化学生“我们”意识或伙伴意识,增强组织内部团结;校服的标识性可以使学生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属的组织和与其他组织的差别,提高学生的组织归属意识等等。而学生心理上的这些变化恰恰是校服的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因此,加强校服的符号意义教育,对校服功能的发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学校强制推行校服着装,硬性规定学生在校必须穿着校服,而且校服样式单一、功能性差、舒适性不足、色彩单调、面料性能差、号型不规范、定价无法让人信服等问题,使学生和家长多表现出对校服不满意,进而伤害到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针对这些问题,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促进校服的推行和校服功能的发挥。
本次调查的21——35题是关于学生文明礼仪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讲究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善、和睦相处。因而,学生日常的文明礼仪情况可能比我们做的前两个方面更能凸显德育教育的成效。
在调查中,只有21.4%的学生认为在家里和朋友面前,礼仪是很重要的;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打电话时,没有让对方先挂电话的意识;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宴会中主宾的席位应该在什么地方;只有40%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实用敬语;大约四分之三的学生不注意自己说话的音量。但知道不应该在深夜给别人打电话超过80%,知道不应该在午休的时候去打扰别人的学生超过60%,认为个人卫生和衣着容貌是礼仪的学生均达到了百分之百。最有趣的是第29题,题目为访友时,事前约好后,应什么时候到达。居然有35%的学生选了“提前到达”。估计是很多学生没有理解“访友”的意思吧,错误地以为是前去赴约了。最后,有过半数的学生对中学生的礼仪现状表示不乐观,只有7%的学生认为很好。上述的情况说明,学生们普遍是重视文明礼仪的,也很清楚他们的现状,但他们的礼仪知识相当零散,缺乏学习礼仪常识的机会。这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德育工作的一个突破口。
很遗憾,因为时间关系,我的这次调查很仓促,问题设计不很周到,而且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没有能够被涵盖在里面。如果加上这一方面,问题总量肯定会超过50题,调查时间和统计时间都会大大拖延,不能不视为一个极大的遗憾。但以现在的结果来看,德育教育的目标和成效之间确实却在较大的差距,需要改进。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6
一、问题的提出
搜索“行为习惯”,百度百科中给出的定义是:“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有着如下特点:
1、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养成的,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和情感的内容;
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一个公民最低的行为准则,更是一个人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各个学校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把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活动作为德育的抓手之一,把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育的课题之一。
我校以《“经典诵读写”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为课题,旨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和书写活动,体验中华经典诗文蕴含的美好的情感、立身行事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了较准确的了解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为学生养成教育寻求合适的途径和方法,特进行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
二、研究的方法
1、调查的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20xx年10月
对象及范围:在四至五年级20个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134名学生、134名家长。
2、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学生问卷
访谈法:家长座谈会
3、调查的内容
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习习惯、勤俭节约习惯、诚实守信习惯等因素。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文明礼仪习惯和意识初步形成
公民的文明守礼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要求和谐文明的精神生活环境。每个公民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正是营造了这种和谐生活环境。
在本次的调查中,75%左右的学生在生活中能使用文明用语,并且主动 和老师打招呼;90%以上的学生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反感口出脏话等。特别是在文明有礼意识方面,94%的学生认为:勤劳、善良、诚信、知礼、守纪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品德,99%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具体见附表一)等。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具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思维和意识也正在建立。当然,还有30%的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35%的学生有时在桌椅上乱写乱画,21%的学生有时乱扔垃圾,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和学生当前的身处的社会环境有关: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娇惯、做事随性。所以,文明礼仪习惯虽然被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同,但我们还要看到不少学生行为中的痼疾,以有效的活动改善部分不良行为,以营造更和谐的文明氛围。
(二)学会感恩应落实在行动上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享用父母给予的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合理,是否想到回报、是否体谅家长的辛苦和困难可能就需要提醒和感悟的过程。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不仅是小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也应是每个公民该有的品行。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60%的学生表示孝敬父母,51%的学生经常向长辈们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56%的学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事等,98%的家长也认为孩子从没因某种原因嫌弃父母。这些数据显示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传承了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和长辈的美德,对父母的教养之恩心有体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18%的孩子对父母或长辈说的话不冷不热,44%的孩子认为孝敬父母不够,15%的孩子不知父母的生日等,这些现象表明学生还有许多学生对父母的教养之恩缺少感激,更少有回赠的行动。如57%孩子只对父母偶尔说过“我爱你”“您辛苦了”之类的话,30%孩子在一家人一起吃饭时,只管自己,不顾别人,等等。所以,要学会感恩,哪怕是一句问候、一时聆听、一个动作都是对父母的莫大安慰。
另外,本次调查显示:58%家长认为孩子缺乏感恩意识,最原因是家庭教育,70%学生表示平时有了大家都喜欢吃的东西时,父母都是让他们先吃,而不是让长辈,可见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会感恩的关键。
(三)良好的成绩不等于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优裕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们的知识面广阔,文化课成绩总体提高。这种较高分数的文化课成绩是否表示现在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调查显示:36%的学生表示早晨到校后,不能自觉早读,25%的学生只是有时能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书桌, 22%学生有时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40%学生有时能在课堂上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等。29%家长认为孩子每天晚上整理书包时,需要父母提醒。这些表明很多学生不仅在生活上依赖父母和长辈,学习上也不能独立完成学业,更不用说勤学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了。
(四)勤俭节约习惯应注入时代的内涵
物质生活提高可能使许多人忘了勤俭节约的传统家训,更不用说小学生了,他们面对琳琅满目的物品总是难以自持。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从爱惜物品、热心公益、环保等方面入手可能更符合现实。
调查显示:94%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要节约,90%以上的家长支持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支持孩子参加学校打扫卫生;而80%的学生零花钱都用在购买学习用品,95%的学生学习用品坏了才更换,56%学生能够把平时购物使用的塑料袋留下备用,等等。这些数据显示我校大多数学生已初具有环保节约的意识和习惯,绝大多数家长也十分注重孩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而将这种良好习惯推广乃至升华,在社会公益方面多多尝试和涉足可能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课题
(五)诚实守信教育应树立成长典范
文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关注人们的诚信度,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也为一个人发展搭建进步的阶梯。童言无欺,孩子最初都是诚信的模板,能否保持纯真,后天的环境非常重要。
调查显示:我校80%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较高的诚信度,93%的学生捡到东西会交还失主或交公,91%的学生认为好朋友犯了错误,老师调查时会如实说出,等等。这些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诚实守信。但是调查中还发现:30%孩子认为父母答应你的事基本能做到,60%孩子认为父母答应的事大部分能做到, 40%孩子会因做了错事怕父母责备而有时撒谎,56%的家长有时翻看孩子的日记、书包,等等。这些数据说明父母相信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是孩子摒弃谎言、言行一致的先决条件,而父母和长辈树立的诚信模范更是孩子诚信的航标。
四、总结反思
归纳以上分析及调查的实际环境,笔者认为,本次调查是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习习惯、勤俭节约习惯、诚实守信习惯等方面较为真实的现状。因学生问卷在班里填写,是否有些学生因其他因素没有如实填写也需考虑。作为课题《“经典诵读写”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的一个支持,我们还要关注本次调查中一些这样的数据,如:20%学生在家里或学校很少或不读课外书,37%的家长每学期为孩子买0—2本课外书,只有15%的家长为孩子买我国古代经典,等等。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7
一、调查目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一直是我校的特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20xx年**月我们加入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性研究》的课题研究,确立了子课题《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为了了解我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寻求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特进行本次的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重点调查一年级一(1)、一(2)两个班。发放83分问卷,回收83份,回收率100%。
调查时间:20xx年**月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
本次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问卷,分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5部分。
三、调查结果
文明礼仪习惯
1、你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吗?
能主动问好(96.4% ) 看见别人问才问(3.6% ) 低头走过( 0% )
2、你与别人交流时能使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吗?
经常使用(71.1% ) 偶尔使用(28.9% ) 从不使用(0% )
3、你说过脏话吗?
经常说( 0% ) 有时会说( 28.9% ) 从来不说( 71.1% )
4、课间,你会在走廊追逐打闹吗?
经常(2.4%) 有时(31.3%) 从不(66.3% )
5、听到升旗的国歌响起时,你是否立正敬礼?
主动立正敬礼(91.6% ) 需要提醒(8.4%) 做不到(0% )
卫生行为习惯
1.你有没有乱扔垃圾?
经常这样做(3.6% ) 没有经常这样做(66.3%) 有时这样做(30.1% )
2、在地上发现脏物能主动捡起吗?
赶快捡起来( 53.0% ) 有时会捡起来(45.8% ) 装作没看见( 1.2% )
3、每天来到教室,你会擦书桌和椅子吗?
经常擦(32.5%) 有时擦( 41.0% ) 从来不擦(26.5% )
4、你的红领巾是否每天都整洁干净?
每天都是( 62.7 % ) 大多时间整洁干净( 36.1% ) 偶尔整洁干净( 1.2% )
5、你爱去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零食吗?
经常去( 0 % ) 有时会去( 15.7% ) 从不去( 84.3% )
生活行为习惯
1.你每天的零花钱在(不含交通费)
一般没有零花钱( 69.8%) 1元以内( 15.7%) 1元以上( 14.5% )
2.用完水电后,你会自觉关开关吗?
会(88.0%) 不会(1.2%) 有时会(10.8%)
3.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写乱画?
有过(15.7%) 没有(83.1%) 经常乱写乱画(1.2% )
4.自己的事情你能自己做吗?(如洗脸、刷牙、削铅笔等)
完全自己做( 55.4 %) 自己做一些( 37.3% ) 大部分家长帮着做( 7.3% )
5、每天在家看电视的时间
平均每天不超过半小时( 44.6% ) 平时不看,只有周末或放假每天看两三个小时(30.1% ) 每天都看得舍不得离开( 25.3%)
道德行为习惯
1、遇见有困难的人时你怎么做?
主动帮助( 60.2 %) 有时帮助( 38.6 %) 从不帮助( 1.2%)
2、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怎么做?
能谦让( 54.2 %) 和同学理论( 42.2 % ) 动手打架( 3.6 %)
3、同学有错误时你是怎么做的?
主动帮助他( 89.2 %) 视而不见( 10.8 %) 笑话他( 0 %)
4、你做错事了能主动承认吗?
主动承认( 56.1%) 教育下承认( 33.7% ) 不承认(1.2%)
5、你捡到东西之后怎么做?
交给老师( 91.6%) 交给家长( 8.4%) 自己留着( 0 %)
学习行为习惯
1、上课前,你能作好准备吗?(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
能( 91.6%) 不能( 1.2 %) 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 7.2% )
2、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比如举手发言,和同学讨论等)
会( 47.0%) 不会( 4.9 %) 有时会( 48.1% )
3、你能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主动认真完成( 57.8%) 被督促完成 ( 42.2% ) 不完成( 0 % )
4、你能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并修改吗?
主动检查并修改( 22.9%) 有时检查修改( 52.7 % ) 从不检查( 14.4 % )
5、关于课外读物的阅读:
经常阅读( 33.7 %) 偶尔阅读( 61.4 % ) 不阅读( 4.8% )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1、在文明礼仪习惯方面
(1)在尊敬师长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做得很好。从96.4%的学生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这一数据便可看出。
(2) 和别人交流时不注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调查显示,有28.9%的学生在与别人交流时只是偶尔使用,有28.9%的学生有时会说脏话,这说明他们对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
(3)课间不注意文明活动的现象时有存在。有66.3%的同学在课间从不追逐打闹,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间不注意文明活动、文明游戏,追逐打闹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4)大多数学生爱国意识强烈,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仍有8.4%的学生在听到国歌响起时,需要提醒才知道立正敬礼,这还需要日后强调和训练。
2、在卫生行为习惯方面
(1) 缺乏卫生公德意识,在卫生行为上比较被动。有30.1%的学生有过乱扔垃圾的行为,同时,只有50.3%的学生见到地上有脏物时能赶快捡起来,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自觉地卫生意识,在卫生行为上不够积极主动。
(2)部分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每天来到教室,只有32.5%的学生能坚持擦桌椅,红领巾每天都能整洁干净的学生有62.7%,这说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意识不够强烈。
(3)少部分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差。虽然我们在校时明确规定不准去校外的小摊上买零食,但是仍有15.7%的学生还是会去光顾小摊,这说明少部分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差,不知道辨别食品的好坏。
3、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
(1)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习惯。调查显示,自己的事情完全自己做的有55.4%,自己做一些的有37.3,这说明经过一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大多数学生已经由原来的事事依赖家长变为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大部分学生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69.8%的学生没有零花钱,仍有14.5%的学生每天的零花钱在1元以上,要告诫学生,我们现在用的钱都是家长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浪费,去攀比。88%的学生用完水电会自觉的开关,也说明他们已经有明确的节约水电意识。
(3)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查显示,25.3%的学生每天在看看电视都舍不得离开,这种过度迷恋电视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对学生的健康也是有害无益。
4、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
(1)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调查显示,遇见有困难的人时,60.2%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赞赏。38.6%的同学选择有时会帮助,说明他们也有初步的关心、帮助人得意识,只是这种意识还没有转化为直接的行动,还需日后强化。
(2)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谦互让的意识不强。和同学发生冲突时,42.2%的学生选择和同学理论,3.6%的同学甚至动手打架,说明部分学生不会处理同学关系,在发生问题时不能主动谦让,这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宠惯了,到了集体中延续了在家中唯我独尊的作风。在同学有错误时,10.8%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而不是主动的帮助,也反映了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意识不够。
(3)少部分同学犯了错误后不能主动、及时地承认错误,必须是在父母或 老师的教育下承认错误。
(4)绝大多数同学很诚实,在捡到东西之后没有选择自己留着,而是交给老师或者家长。
5、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自觉主动。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下一节课的基本保证,教师从开学初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反复的检查督促,所以学生在这方面做的不错,91.6%的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做好课前准备,只有个别同学还需要老师或者班干部的提醒。
(2)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调查显示,在课堂上,只有47%的学生能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意见,4.9%从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既需要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力争打造一个气氛宽松、师生关系民主融洽、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良好地作业习惯没养成。调查显示,42.2%的学生不能够主动完成作业,而是要靠家长、教师的督促。这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同时,完成作业后,能够主动检查并修改的学生只有22.9%,绝大多数学生不检查。这就导致了作业质量不高,错误现象大量存在。
(4)缺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柯路普斯卡亚曾经说过“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并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学生除学好课本外,应指导学生多读有用的课外书。低年级学生应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调查显示,只有3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绝大多数同学只是偶尔阅读,这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下一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五、采取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简单的说教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或者说收效甚微,过一段时 间又反复了。我们可以利用班会、晨会和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并把这一点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健全班级规范,形成良好的班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健全的规范作保障。 但值得注意的是,班级规范最好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制定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 程,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认真执行。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制定上述五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另外,一个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必须有优秀的班委会来 协助管理。因此,班干部的产生也非常重要。
3、榜样示范,兴趣激励。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首先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 移默化的作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其次是学 生的示范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那种榜样作用可以说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孩子具有上进心,都不甘示弱,别人能做,他觉得自己也能做,可以利用这点,积极发挥作用。 再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兴趣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4、持久训练,方法引导,经常督促。习惯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但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段时间。这 样的训练不是天天练正步走,而是要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而且要有阶 段性目标,这是不可缺少的。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从平时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请教的习惯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教师可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 性地进行教育培养,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所成效的。
5、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 存、学习、成长的环境。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学生的教 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因此,家庭教育更有持续性与稳定性。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 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优势,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 用;而社会则是通过新闻传媒、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实施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起着全面 的影响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 力、紧密配合。教师要起到纽带作用,做好家访工作,适时地进行调解、反馈。争取达到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只有这样, 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作为老师,我们要能够用远大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 培养每一棵幼苗。我们坚信,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即使不会建成摩天大厦,那也一定会是幢幢高楼。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8
一.调查目的
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小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
小学生,学生家长,老师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0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内容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20xx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家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优良素质便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地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经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核心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但是,现在的小学生没有这样的好习惯。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两位小学生吧。
第一,某学生放学回到家,就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放,然后打开电视,往沙发上一躺,优哉乐哉地看了动画片。动画片看完,又该吃晚饭了好不容易静下心来做作业,已经是晚上8时左右。
第二,另外一个小学生放学后回家,就快速的`进了小书房。然后打开书包,掏出作业做了起来。作业完成后,爸妈已准备好了晚饭,吃过饭后,该同学就高兴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都是学生,同样都是看电视和做作业,但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同。前一个同学在看完电视之后再做作业,而后一个同学则是做完作业后再看电视。就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来看,学习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也就是说,第一个同学在看完电视之后,他距离学习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而在这个时间过程中,他当天学习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忘了,这样他完成的作业质量应该是有限的。而后一同学,他刚到家就开始了作业,这时他距离课堂学习的时间应该不算太长,这样刚学习的知识在他的大脑中还应该有着强烈的印象,他做起作业来就是用来巩固学习成果的,第一个同学在一定的遗忘过程后才巩固,效果肯定不会十分明显,第二个同学,在遗忘刚开始时就巩固了,他的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9
一、调查目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随机确定一些学校与学生进行调查。
概念界定:“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20xx年5月—10月
对象与范围:随机确定2所学校:垂泉小学1所、柳沟小学1所。随机抽取120名学生、15名教师、120名家长。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
观察法:随堂听课时进行观察、查看作业本
访谈法:师生座谈会
定量、定性分析
3.调查内容
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因素。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校对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如: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墙报、红领巾广播、小交警监督岗等。组织各种竞赛与评比,如:文明班级、优秀集体、文明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竞赛等。倡导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并经常组织教师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在班级管理中突出行为习惯培养这个重点,如:每周确定一条重点行为规范进行训练。举办家长学校与家长报,传递与交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信息。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10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为课题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于20xx年11月,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文明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全校有学生137人,其中一年级30人,二年级34人,三年级38人,四年级35人。
二、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
(一)通过问卷法调查得知以下情况:
1、 品德行为状况:捡到东西 A主动交给老师(65%) B交给家长的
(7%)C自己留着的(27%)。
2、同学间发生矛盾:A能主动谦让的(67%) B要争个高低的(23%) C出手打人的(9%)。
3、做错事后:A主动承认的(70%) B经教育才肯承认的(24%) C不承认的(5%)。
4、遇到他人有困难:A主动帮助的(53%)B有时帮助的(16%) C干脆不帮助的(30%)。
可以看出,有65%的同学拾到东西能主动交给老师,这说明大不分同学比较诚实。但有29。9%的同学做错了事不承认或经教育方可承认;有46。8%的同学遇到有困难的不能主动帮助;有32。7%的同学与他人发生冲突不能主动退让。高年级的.同学被动性强。
(二)文明行为状况;
1、见到老师问候:A能主动问好的(65%) B被动问好的(18%) C不打招呼的(16%)。
2、使用礼貌用语:A常使用礼貌用语的(39%) B偶尔使用的(53%) C从不使用的(7%)。
可以看出,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的有65%;与他人交流常使用礼貌用语的有39%。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懂礼貌的,也有的同学不能坚持地做下去,常出现反复。
(三)卫生行为状况;
1、饭前洗手:A洗手(33%) B有时洗 (44%)C不洗22%)。
2、发现纸屑:A拾起来(40%) B有时拾起(32%) C装做没看见(27%)
3、刷 牙:A每天都刷的(47%) B有时刷的(37%) C不刷的(15%)
可以看出,饭前洗手的有33%;发现地面有脏物能赶快拾起的有40%;每天能坚持刷牙的有47%。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还有待于我们去努力。
三、问题的成因:
学校地处偏远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留守儿童多,因而有的学生性格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尤其在行为习惯方面。主要有:时间观念淡漠,随意性大;纪律观念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不爱学习;缺少礼貌,卫生习惯差。以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学生有违规现象,学校教学秩序受影响。
有的家长则是过分溺爱,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使孩子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了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习惯显呈现在他人面前。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更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应对策略
1、学校要把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议事日程。从小事抓起,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开展好“五好”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写字、劳动的好习惯。
3、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4、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对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明确行为规则,对学生进行实施规范的约束。
5、树立师生形象,感染和影响学生。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11
[摘要]
文章以292名不同层次的小学20xx届学生(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为对象,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不同层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具体就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在哪里学、与谁一起学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这六个方面均不能由自己选择和控制,表明当前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
[关键词]
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调查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质量观的同时,不断更新知识、研究和探讨有关的问题,十分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哲人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伴随、影响着每一个人,并在人生道路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数学课积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研究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特征及其培养方法,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培养,对于推进数学素质
教育的进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我们选取遂昌县实验小学20xx届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以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语、数、常三科总成绩前50名为尖子生,后50名为后进生,其他为中等生。针对20xx年寒假我们学校五年级学生没有布置书面寒假作业的现状,我设计了一张问卷了解了学生的寒假自主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研究。共发出问卷295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具体见下表。
表1调查取样分布表
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
男生人数229924143女生人数289326149总体人数5019250292
百分比17.1%65.8%17.1%100%
(二)调查方法
问卷涉及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在哪里学、与谁一起学等维度,经二轮预测后,确定试题20道。选择题18道,开放题2道。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均有相应的题目与之对应。
20xx年3月,即寒假过后的第二周,利用一个班队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填写问卷。三组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100%、98.5%、100%。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结果
1、为什么学(学习动机)
表2学习动机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
自己想学103.493.110.3206.8父母要我学227.59030.83411.614650.0老师要我学186.27826.720.79833.6我不想学00.0155.1134.5289.6
被调查者的学习动机大体来自外部,动机来自内部(“自己想学”)的学生占了极小的比例,仅为6.8%。但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三层次之间的学习动
机有所差异,尖子生学习动机显著好于其他两组,主要表现在“自己想学”这一层面上。这一调查结果说明了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处于被动的他主学习,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2、如何学(学习计划)
表3学习计划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
主动制定计内51.762.100.0113.8父母制定计划4214.413345.53411.620971.6没有制定计划31.025318.2165.57224.6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主动制定学习计划的人仅占了被测人数的3.8%,没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人却占了24.6%(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欢教师给他制定计划,因为这次学校没有布置寒假作业,致使这部分人也成了没有学习计划的人。)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有71.6%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制定了假日学习计划。从后进生中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那11.6%的学生家长的辛勤付出。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尚未形成。
3、在哪里学(控制物质环境)
表4控制物质环境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
在固定的场所学习3411.69231.5217.214750.3没固定的学习场所165.58529.1196.512041.1我不想学00.0155.1103.4258.6
从控制物质环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学生有50.3%的被测都认为学习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假日中,他们也能为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场所。在这一维度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行为倾向。
4、何时学(时间控制)
表5控制学习时间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自己规定时间82.751.700.0134.5父母规定时间227.59231.53512.014951.0高兴的时侯学206.87927.141.49331.8我不想学00.0165.5113.8279.
2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能主动控制学习时间的人仅占了被测人数的4.5%。与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比较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能否主动控制学习时间有必然的联系,这两项的调查数据非常接近。这也说明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原因。
5、与谁一起学(控制社会环境)
表6控制社会环境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
独立学3311.313245.251.717058.2和父母一起学20.73311.33411.66923.6和伙伴一起学155.1134.500.0289.6我不想学00.0144.8113.8258.6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独立学习的人占了被测人数的58.2%,和父母一起学习的占23.6%,和小伙伴一起学的仅占9.6%,不想学的人与其他维度的调查结果无显著差异。三个层次学生在合作学习上尖子生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层次的学生,这也是他们能成为尖子生原因之一。但从总体来看,学生控制社会环境的能力仍不容乐观。经事后多方分析,独立学习的被测中,大多数都是在家长监督下的独立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6、学什么(控制学习结果)
表7控制学习结果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自我检查41.451.700.093.1父母检查227.512241.83612.318061.6和伙伴流31.041.400.072.4我不检查217.26120.9144.89632.9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主动反馈学习结果的'人仅占了被测人数的5.5%(其中自我检查的3.1%,和伙伴交流的2.4%),不检查的人却占了32.9%,家长检查的就占了61.6%。调查结果显示,家长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培养。
四、结论
1、结论分析
根据我们对遂昌县实验小学20xx届292名小学生的调查发现。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控制学习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控制学习结果等六个方面,尖子生显著高于中等生,中等生又高于后进生。但从总体看,小学五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尚为养成,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属于被动学习。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孩子对家长、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家长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有了家长的参与是一件喜人的好事。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正视家长教育热情的同时还应引导家长在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给予理论指导,让家庭也和学校一样,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从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
2、科学认识
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汉书.贾谊传》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即习惯须自小培养,才不费多少力而容易成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更是树立终生学习的重要基础。
3、策略提示
(1)引导正确归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都来自外部,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体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如能力、策略等),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如努力、运气等),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挖掘家庭因素,营造民主型的家教氛围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动因。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由他律走向自律。戴西和赖恩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外部调节的整合和内化的结果。人际环境中对自律的支持、指导、关怀,分别满足了孩子的三种心理需要: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被关怀的需要。家长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可以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改变学习方式,发挥学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功能
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都十分关注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途径问题。国外学者一般认识,自主学习能力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获得。一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二是如果课堂上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学习来获得一些自主学习的策略;三是学生自己设计和实施的学习实验。温内认为,在这种实验中,学生通过尝试——错误过程也可以探索出某些有效的自主学习形式。我国学者更多地强调教学的主导作用,他们认为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的。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可以分三个阶段,教读阶段、引读阶段和自读阶段。在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具体过程中,一般分为领会学习、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三个过程,这也正符合了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我们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被动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寿松主编.圆你七月梦——高考中考尖子学习策略[M].中国妇女出版社,20xx.172--198.
[2]庞维国主编.自主学习 —— 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12
一、调查目的
行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为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我小组于20xx年9月对本班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课内外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进一步分析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本班学生的常规工作制度,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加强,训练、教育能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二班学生及学生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16份,回收16份,回收率100%。我们对所有的问卷进行分析。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养成教育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两部分。
三、调查结果:
(一)学生在校行为、学习习惯
(1)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 6人; 需父母提醒督催2人;
(2)能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交流使用礼貌用语5人,不主动与别人问好的3人。
(3)自主准备学习用品:主动准备2人; 靠别人提醒帮助6人。
(4)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积极主动5人 ; 需要老师点名提醒3人
(5)遵守时间按时上、下学:能够遵守时间按时上、下学 6人; 偶尔迟到校2人。
(6)学习时候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有5人; 没有3人。
(7)公共卫生:有爱护公共卫生的意识2人;有时候不能坚持6人。
(8)交通安全:有遵守交通规则意识2人;需要家长帮助6人。
(9)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人,需要家长提醒帮助7人。
(二)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认识、态度、方法
(1)认为孩子学习非常重要的6人,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重要的2人。
(2)在家里,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2人,替孩子去做6人
(3)家长是否提醒孩子要与别人主动打招呼?经常提醒的家长3人,不太注意教育的有5人。
(4)是否能经常提醒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不能的有5人,能主动提醒的有3人。
(5)能否提醒孩子按照正确的.姿势读书、写字?不提醒的家长有5人,提醒的家长有3人。
(6)什么事都替孩子去做,不注意教育孩子的5人,教育的3人。
(7)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太过问的6人;非常了解2人。 。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一)总体分析:
1、从调查的情况看,我班学生很多方面的习惯良好,比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经常使用礼貌用语、遵守作息时间、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等方面较令人满意,但在爱护公共卫生,个人卫生、交通意识等方面还较欠缺。不能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依赖家长和老师、从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我们抓行为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
2、从调查情况看,我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较关心,对教育非常重视,但对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方面较为忽视,总是大包大揽,缺乏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二)调查对我们的启示:
(1大部分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能坚持使用礼貌用语,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好,但部分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有部分学生与别人交流偶尔使用礼貌用语,在课后和校外却不能做到使用礼貌用语。这与个别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关系。
(2)学生保持公共卫生方面较被动,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今后卫生宣传的力度应再加强,引起足够的重视。
(3)学生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做得不够,因为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能力,需要家长随时随地的提醒,但家长又不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即使老师在学校提醒交通规则,但没有实效。这是个值得重视的事情,急需加强交通安全意识。
(4)学生要在别人提醒下才能帮助别人,这说明学生的自觉意识还比较单薄,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
(5)能积极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达到多数,但少数学生的作业习惯有待改进。
(6)学生的写字姿势不容乐观,有半数学生需要别人提醒才能注意写字的姿势,这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写字姿势的正确,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五、采取对策:
1、制定本班学生常规工作制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积极开展常规教育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道德认识,为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
3、教师身先士卒做表率,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
4、家校结合,形成合力。每周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们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做法进行交流,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教育连续性,提高教育实效性。并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以指正、改进。
5、及时表扬进步大的学生,批评不良现象。督促落后同学进行改进,找出养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
6、教师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步子要小,目标要明确,让学生能通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树立自信心,采用鼓励评价,增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7、教室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8、加强家庭教育力度。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当,以打代教,或放任不管,对学生管教不严,娇生惯养,甚至溺爱、姑息迁就,学生初期体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造成不良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他们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
【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03-19
小学生行为习惯广播稿07-21
行为习惯广播稿07-01
学生调查报告06-12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广播稿10-14
调查报告学生作文11-03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11-17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03-19
学生调查报告模板04-17
学生作文调查报告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