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找不到高薪的工作
今天,一个姑娘问我招不招人,她暑假想找份工作,磨练自己。
我对她印象很好,热情、诚恳、善良、谦虚,而且挺努力的。不过,我这边缺负责VI设计的兼职,而她似乎对PS、AI之类的软件不算擅长。
我婉言拒绝她,她显然有些失落。但她或许没意识到,她所在的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她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无需为了金钱而把时间花在产出上,可以把全部时间用来学习和输入。这是让很多上班族羡慕不已的。
我建议她趁着假期,多多提高技术水平。
我跟几个不同领域的技术大神接触过,本以为他们接受过专业的训练,问过才知道,人家是自学的。
一个很擅长设计的姑娘,从中学开始就自学PS、AI了。还有一个比较传奇的工程师,初中没毕业,靠着自己对编程的兴趣,和追求极致的个性,从小公司做起,一路披荆斩棘,一次次破格进入大型互联网公司,甚至拿到谷歌offer,现在在自己创业,也是风生水起。
你找不到高薪的工作,不是因为你不够有诚心、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你没有核心技能。
我朋友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很天真,说要招很认可他的品牌的忠粉,哪怕是零基础的小白也没关系,可以一点点学,跟着品牌一起成长。他要做一个能帮助员工成长的老板。
过了一个月,他摇着头跟我说,不招小白了,不招应届生了,要招有工作经验的。
小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教,你稍微严苛一点就玻璃心,太不好用了。
除非是有管培生的大企业,在普通的公司里,上司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手把手教谁,顶多只是你交上成果了,上司指导你几次。
好的老板是应该帮助员工成长,但前提是,员工本身已经能提供一定的价值,老板指导你将价值放大。
最近在看《穷爸爸,富爸爸》,里面提到,对企业主来说,培养雇员是投入产出比是比较低的。公司将你的能力培养起来后,你可能会跳槽去寻求大的平台。
吸取了教训后,我的朋友更倾向于花更多的钱,招已经具备了核心技能的人。
从一步步教“你要这样做…”到只需交代做出什么效果就行,自然是省心了不少。
“我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该培养什么核心技能。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姑娘,我告诉她我这边只缺视觉方面的兼职,她对我说:我去研究一下PS。
我向她解释,PS只是一个举例。你要钻研的核心技能,是由你而定的。
你的核心技能,应该是你喜欢或者擅长的。起码二者占其一,两者兼得就更好了。
在我看来,很多人不是一无所长,而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吃饭,她也说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我和她一起分析,她最爱聊的话题是各种化妆品护肤品,用过的各种瓶瓶罐罐也够写几篇空瓶记了。她还跟我聊起过,网友追捧的某个美妆博主分享的小知识,在日本某位大师的书里都有。
这些都说明她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水准。所以,这就是她可以进一步挖掘的地方。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可以想一想自己业余时间喜欢干什么,或者跟朋友聊聊,也许就能发现你的优势。
我以前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人不能有短板。
其实,在这个分工越发明确的社会,木桶理论一定程度上已经过时。现在,市场更看重的,是你的长板。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跟人交流会消耗的我的能量。而以前的我为了“锻炼”自己、“挑战”自己,常常故意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去参加聚会,去看大量沟通和演讲方面的书,甚至我的第一次应聘,面试的是销售岗。
以前的我以为,所谓有能力,就是全能,不能容忍自己有短板。我考了不少证,但事实证明,那些听起来高大上、报名费很昂贵的五花八门的证书,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如果你考证是为了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那么尽管考。如果你只是期盼着证书作为你就业时的筹码,那么大可不必。
在不擅长的领域几番折腾,我自然是挫败感十足。后来才慢慢想通,与其费力去弥补短板,不如将自己的优势打磨得无可替代。
我擅长写作,长期写杂志,也写企业的公关稿,如今写公众号,不需要长袖善舞,也能有着不错的收入。
有人很会写PPT,百来块一页,一份报告就能收入四位数。
很人会写稿子,具备全案能力,一篇行业稿八百,业余也能赚个几千块。
有人擅长商务对接,将供需方对接起来,中介费用也很可观。
高考刚过,填志愿的时候,人人都想填经管类;毕业季一到,人人都想进投行、进四大。似乎进了中文系、哲学系、物理系,就与高薪无缘了。
其实,并不是只有金融业才赚钱。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做精做专,做到无可替代,照样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与收入成正比的,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如果你还是学生,时间充裕,一定要把握这些时间,发掘你的核心技能;
如果你已经工作了,也充分利用好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提高你的专业水平。
所有人都能做的工作,是不值钱的。你将自己的核心能力打磨得无可替代了,自然会获得更高的收入。
【为什么你总找不到高薪的工作】相关文章: